白沙灘鎮翁家埠村:強化宗旨意識 推進富民強村
編者按:為慶祝建黨93周年,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今天起開設“紅旗飄飄”專欄,對我市近年涌現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集中報道,引導、激勵全市基層黨組織以先進為榜樣,奮發進取,干事創業,為“仁愛乳山”建設做出應有的努力。
近年來,白沙灘鎮翁家埠村黨支部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把村民代表會議作為民主議事的重要抓手,不斷強化群眾參政議政熱情,提升民主監督意識,大刀闊斧進行股權改革,村級事務逐步實現了規范化運作和陽光化監管,實現了富民強村的目標。
推進民主管理 打造陽光村務
實現富民強村,班子作風建設是關鍵。翁家埠村黨支部從“三注重”即重團結、重分工、重規范入手,將民主管理具體化和量化,用明確的任務指標考核班子,用嚴格的規范制度督導干部,用扎實的作風行動征服群眾,并積極邀請群眾參與進來請他們監督,讓村級管理變成了村民自己的“家事”,充分激發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讓群眾踴躍參與到村級事務的決策中來。
該村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陽光村務和黨風廉政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村級事務一改過去由少數村干部拍板決策的模式,通過每月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和黨員大會等形式,對村級日常工作實行集體評議,延伸了集體決策的幅度,增強了民主決策的代表性。針對重大決策事項,特別是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時,采取不定期“一事一議”制度,首先由村兩委干部商議決策,然后提交黨員大會審議,最后通過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表決,通過多形式、廣渠道聽取代表意見,力爭實現群眾利益的最大化,同時集體決策也緩解了干部群眾矛盾。
推行村級財務集中報審制度,凡是重大費用開支,都要經過村民代表、全體黨員大會討論后才能實施,確保了村集體財產的安全使用。針對化肥廠、苗木基地以及水泥制品廠等村辦企業,采取兩委干部分工負責制,建立起工作量化管理、目標管理、績酬掛鉤等一系列工作機制,有效調動了分包干部開拓創新、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實現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群眾關心什么、想看什么,就公布什么”。秉承這一原則,該村黨支部對干部職責分工和年度承諾事項完成情況以及村級重大事項進展情況進行公示,將涉及群眾利益且普遍關心的政策法規、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等方面進行公開。特別是針對以前村兩委干部電費使用情況不透明、群眾反應強烈的問題,經過村民代表會議多次議定后,采取公開欄予以公開的方式,接受群眾的監督,真正做到了固定內容長期公開、動態內容定期公開、專項內容適時公開、群眾利益事項隨時公開,增強了村務公開的透明度。該村還把每個月的20日設定為理財日,每季度對生產、經營、收入和支出等情況進行匯報,對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狀況進行全程監督,防止了集體財產的不合理支出。只要是群眾認為有必要公開,而沒有及時和不徹底公開的村務事項,都可以隨時進行舉報,對舉報事項進行專人督查幫辦,屬于工作失誤之處,立即責人予以改進,并及時給予舉報人答復。
推進股權改革 實現富民強村
過去,該村集體經濟軟弱,村民沒有經濟來源,集體管理形同虛設,村容村貌臟亂不堪,群眾意見紛紛。2011年,從該村走出去的創業能人單成煒,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在他的牽頭組織下,村兩委通過召開黨員和村民大會,通過推行行股權改革,做強了原村辦企業樂普肥業,流轉了300畝土地發展苗圃;明確了村里的土地權屬,規范了村級賬目;推進了村莊硬化、綠化、美化等民生實事,使村兩委班子逐步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2013年5月,翁家埠村成立了以鎮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為主的清產核資工作小組,對村內賬目和資產進行逐一核實登記,并進行分類張榜公示,由鎮黨委牽頭,以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為主 ,成立了股份改革領導小組,召開黨員代表會和村民代表會,逐一研究確定了6種享受股權的對象以及4種不享受股權的對象。
成立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社,統籌運營村集體資產,將集體資產變成股份還利于民。該村召開了黨員、村民代表大會,明確按照40%和60%的比例分設集體股和個人股,選舉了32名經濟股份合作社股東代表,召開了第一屆股東大會,通過了合作社章程,選舉了理事會、監事會,并在工商部門進行了注冊登記。引入公司法人管理模式,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制度與收益分配制度,在給村民帶來分紅的同時,解決了集體經濟產權主體模糊、決策獨斷、監督不善、分配隨意等問題。2013年年底,該村分紅60多萬元,人均600元,預計2018年翻一番。
推進鄉村文明 提升幸福指數
“發展經濟 富民強村”矗立在村口的村訓和文化長廊讓人眼前一亮,進門入戶的家訓和整潔優美的庭院讓人感嘆。這些都是翁家埠村鄉村文明行動的縮影。2013年以來,該村以鄉村文明行動為抓手,加強農村生態精神文明建設,使舊村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好的環境才能引來金鳳凰”,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后,該村加強長效管護機制建設,村民自發成立了管護隊伍,對街道衛生、門前花草進行清理管護。如今的翁家埠村街道整潔、綠意盎然,生態和諧,1個億的海大生物項目也順利落戶該村。
村集體發展了,街頭巷尾談論的都是最近企業效益好不好,有什么困難,并積極出謀劃策,少了家長里短、談論是非。老百姓自然有了精神文明方面更多需求。村里投資整修了文化大院,成立了巾幗文明隊,投資10多萬元購置了音響設備等,定期組織村民開展各項娛樂活動,現在大院里天天有人跳舞、唱卡拉OK,逢年過節村民還自導自演晚會,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提高。 (劉平平 姜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