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一人有難全村支援 西墅堅守互助守望村規24年
【連網】 (胡笳 張耀文 李慧敏 王竹青)“謝謝大家,如果沒有村里的幫助,我真不知道怎么辦?”日前,當連云區海州灣街道西墅村養殖戶吳德士攥著村民捐來的24.9萬元錢時,這位高壯的漢子紅了眼眶,彎腰向村負責人和前來看望的村民們深深鞠了一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一“互助守望”的美德在西墅這個僅有900多戶居民的小漁村成為一條無形村規,被村民們堅守了24載。
吳德士養殖紫菜已有十多個年頭。2012年海上作業出了事故后,吳德士背著70多萬的債務,生活舉步維艱。今年3月1日,災難再次降臨到他的身上。他家一名雇傭僅三個月的灌云籍紫菜采摘工突發心肌梗塞,猝死在了船上。經過勞動機構仲裁,吳德士需要向對方家庭賠償經濟損失60萬元。
本已經欠一屁股債的吳德士,如何拿得出這一筆巨款?就在吳德士一籌莫展之時,得知消息的西墅村村民們坐不住了。先是村“兩委”緊急開會決定:以村集體的名義為他捐款,接著村里的民營企業支部書記劉士軍和黨員夏步勇分別號召民營加工企業和養殖單位以企業或者個人的名義捐款。
“事實上,今年以來大家日子過得都很緊巴。由于紫菜減產,不少企業都處于半停產狀態,但是,大家對于捐錢卻態度積極,不到兩天就籌到善款24.9萬元。其中除去村集體捐助的2.5萬元外,其余都是由村民營企業和村民自發捐助。”村黨委副書記李清月說。村民程長浩家舉債近百萬,這次捐款5000元;村民王茹一直在村中打零工,也捐出了2000元錢。
“一人有難,全村支援,是因為我們村有互助守望的傳統。”李清月說,這一傳統自1991年海難事故后一直延續至今,已有24年歷史,成為一條無形的村規,約束著每一個村民。
“1991年11·23海難事故發生時,得到消息的村民們全員出動,駕駛著所有的船只頂著狂風大浪出海救人,最終20多人因及時獲救生還;1992年,村民劉光伏身患尿毒癥,為治病傾家蕩產,村民們接力捐款,持續幫助他治病至今……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年都有一兩件,大大小小算下來,24年來村民們互助的事例有二三十件。”李清月說,雖然不少幫助過他人的村民并沒有得到什么回報,但村民們依舊將這一傳統堅守至今。
李清月說,海上的變幻莫測讓這個小漁村的村民都明白生命的可貴和鄰里互助的重要,為了讓這一村規能夠延續下去,他們將一一記錄這些幫助者的名字和事跡,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給予他們應得的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