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深入改革把握經濟發展新機遇
4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李克強強調,穩增長要用足改革開放動力源,堅持以結構性改革推動結構調整。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推向縱深,通過進一步減少審批,破除制約發展的束縛。財稅、金融、價格、投融資等改革也要同步推進,形成疊加效應,釋放改革紅利。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無論是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也就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還是通過生產要素、生產組織形態、市場競爭、環境現狀與資源消耗現狀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仍然很大。此語境下,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部分經濟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對于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可謂用意明確--通過聽取專家學者與企業管理者的意見建議,為更好地開展今后政府工作、順利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兩會制定的年度工作任務目標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應該說,本次座談會在許多方面進一步達成了共識。誠然,新常態之下,部分行業、部分產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然而,進入2015年之后,經濟發展中的新業務增長點、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亮點,仍然不少。新常態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同時也有許多機遇,而只有辯證地看待和理解新常態,才能進一步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工作。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政府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最新思路;在“互聯網+”時代里,創新趨動發展也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同時,我國與東盟、與東亞、與歐洲各國,在對外貿易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進展;總理在過去一年外事出訪過程中,也成了“大國推銷員”并且屢屢拿到大單;今年隨著亞投行的成立,對外開放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這些,都是當下面臨的重大機遇。
機遇擺在面前,關鍵還要看政府如何去做。如果政府畏首畏尾,改革不能斷腕割肉,則可能就會喪失發展機遇。因此,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確保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尋求經濟新增長點,就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工作的持續推進。道理很明顯,市場經濟就要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權力對于市場的干預越少越好。
說到改革,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通過簡政放權,減少權力對市場、對企業的政策約束;二是要通過財稅、金融、價格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降低企業發展的負擔,讓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有利可賺,市場才能更加平穩的運行;三是要通過行政體制改革,提高政府機關的服務意識,杜絕庸官懶政現象,為經濟發展服好務。做到以上幾點,也才能讓整個市場享受到總理所講的“改革紅利”。
對于以上改革內容,政府已經做了不少工作。近幾次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就已經分別就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經營服務性收費、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等工作進行了重點安排部署,而從十八大以來本屆政府的簡政放權工作也從未停止和中斷,這些工作也必將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是仍然要承認,這些工作還遠遠不夠,從中央到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既要長期推進,又要深入推進--顯然,全國各級官員,仍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王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