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拆藩籬 李克強: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導讀】國務院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李克強痛斥證明“你媽是你媽”簡直是天大的笑話。5月7日《央廣財經評論》“國策匯議”專欄,本期關注:“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說到了我們心坎上。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在數學上有一個難題,如何證明1+1=2。人們在某些機構辦事的時候,也可能遇到一個看似簡單實際上十分麻煩的難題,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
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時,李克強總理一連講了三個故事,痛斥某些政府辦事機構。他用媒體的報道舉例說:一個公民要出國旅游,需要填寫“緊急聯系人”,他寫了他母親的名字,結果有關部門要求他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這怎么證明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人家本來是想出去旅游,放松放松,結果呢?這些辦事機構到底是出于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還是在故意給老百姓設置障礙?”李克強總理鄭重宣告,“‘非行政許可審批’這個歷史概念,今天就徹底終結了!”
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是指由行政機關及具有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實施的,除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決定等確定的行政許可事項外的審批事項。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是簡政放權進一步深化的一大亮點,因為“非行政許可審批”是在給經濟發展“踩剎車”,而不是提供助力。他分析,簡政放權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法寶。通過簡政放權,拆除改革藩籬,可以有效消除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必要的阻力。其中“非行政許可審批”很值得我們關注。一般大家印象里就是有好多不合理的行政審批,要把它給去掉。實際上在行政審批之外,還有一些“非行政許可審批”,就是本來法律規章沒有授權,政府不能進行行政審批,但是他們通過其它途徑和渠道把這些東西給做了出來。這些年來,非行政許可審批在經濟社會中確確實實發揮作用,但是這些作用發揮的是負面作用。
在昨天的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進一步闡釋說,中國歷史上,但凡一個時代的政治比較“簡”,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就會被后世稱為“盛世”。而中國歷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線都是“刪繁就簡”。
終結“非行政許可審批”,讓它退出歷史舞臺,給了社會、市場主體和老百姓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后再也不搞變相審批了。”換句話說,就是不“折騰”老百姓。“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老百姓辦個事咋就這么難?政府給老百姓辦事為啥要設這么多道障礙?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就此做出分析評論。
經濟之聲:怎么證明“你媽是你媽”,這句話很火。怎么看這樣的情況?
許耀桐:李克強總理提到的,出國需要提供一個聯絡人,這本身是怕你有了事情好跟家人聯系,提供信息這是必要的。但是提供完信息后,還要搞一大堆的表報,搞一大堆“證明的證明”,恨不得把你拖累拖垮了。所以從表面上看,是出國旅行讓你提供聯系人信息,實際上透露出來的是我們長期存在的大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
經濟之聲:李克強總理昨天在會上還講述了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海南:一位基層優秀工作者參與評選全國勞模時,僅報送材料就需要蓋8個章,結果他跑了幾天也沒蓋全,最后還是省領導特批才得到解決。“蓋完章他當場就哭了。”總理講到這兒也費解地發問,“老百姓辦個事咋就這么難?政府給老百姓辦事為啥要設這么多道‘障礙'?”
在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概念徹底成為歷史。會議決定,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在去年大幅減少國務院部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基礎上,徹底取消這一審批類別。“非行政許可審批”為什么要堅決取消?#p#分頁標題#e#
許耀桐:一定的審批當然是必要的。所謂非行政許可審批,就是2003年國家已經出臺了一個行政許可法,這里面已經規定有六大類行政審批,除了這六大類就不能夠再搞審批了。再搞審批,那就叫非行政許可審批。
非行政許可審批,往往就是政府一些部門一些單位,出于自身利益,搞一些創收,搞部門利益。它實際上侵犯了社會、企業、公民的利益。本來人家不需要你審批,現在你認為人家必須要經過你的手,然后增加手續,增加不必要的程序。現在就像總理講的,要依法治國,就要一切按照法律辦,所以必須把這些非行政許可審批堅決除掉,這也是落實依法治國的最重大舉措。 (記者 易建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