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作用不能過分夸大
6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公布,并從公布之日起開始施行。
對于《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社會普遍給予較高評價。一方面,規范大額存單業務發展,是存款利率全面市場化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意味著利率全面市場化“最后一公里”即將打通。另一方面,這會促使商業銀行有序擴大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機制,也有利于進一步鍛煉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培育企業、個人等零售市場參與者的市場化定價理念,并為企業和百姓提供又一個安全保險的投資渠道。
大額存單的作用不容置疑,但也不能被過分夸大。從其他利率全面市場化國家的經驗來看,推行大額存單只是貨幣政策的一個選項。另外,大額存單或將帶來銀行負債成本快速上升,對銀行發行大額存單的積極性產生一定影響。據推測,一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約為4.1%至4.2%,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出很多。如果沒有出現存款大幅下滑的情況,商業銀行估計不會有動力去發行大額存單。加之,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夾擊下,銀行理財產品本已受到一定沖擊,大額存單安全性比理財產品高,收益率與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差距又小,并可在二級市場轉讓,若推行大額存單,風險高、流動性差的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必然下降。可以說,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商業銀行推行大額存單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因此,若想長遠擺脫不利處境,商業銀行還得加快經營戰略轉型,大力擴張中間業務發展規模,提高中間業務服務水平及能力,這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出路。(莫端)
